助听器的原理大致为通过"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信号放大与处理电路,再用"受话器"将电信号又转换为声音信号。本质上说,助听器就是放大声音的电子产品。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助听器的原理是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则将输入很弱的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强信号由电能再转换为声信号(声能)或动能输出。因此,耳机或骨振动器传出信号比之传声器原来接收的信号强多了,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觉障碍者的听力损失。

助听器的适应周期和调试周期:初次助听器使用者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助听器的逐步调试。每位听力损失者的调试周期和适应周期会随其听力障碍功能的类型和程度而有所不同,适应周期通常在3个月至1年。原则上,初次佩戴1个月后应该进行复诊,听力师应根据使用者佩戴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调试依照初次复诊调试后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次的调试时间。调试周期的结束是以舒适度和清晰度最大化为原则。

助听器其实是属于一种辅助装置,是帮助你听见声音的。经过科学验配,选择适合的助听器,长期佩戴可以保护残余听力,让听力下降的速度降低,保护大脑对言语的辨识能力。其实出现听力损失以后,不干预不戴助听器,听力会随着时间越变越差,听损程度越来越重,所以戴助听器不会越戴越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