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合佩戴隐形助听器的情况有哪些?1.婴幼儿,婴幼儿的外耳道还未停止发育,并且外耳道常常很细,因此并不能达到隐蔽效果,还容易掉出。2.老人,由于隐形助听器体积很小,老人不方便取戴和更换电池。3.中耳炎发作期,隐形助听器也是定制机的一种,中耳发作期流脓流水,容易损坏助听器。粘性耳屎,容易堵塞出声口。4.听力损失严重,隐形助听器功率一般比较小,听力损失严重到超出使用范围就无法佩戴。5.外耳道畸形或做过手术。隐形助听器很小,如果外耳道内部有术腔,助听器容易掉入。

助听器的结构:(1)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成电波。(2)放大器:增加电波的强度。(3)接收器:刚好和麦克风相反,把增加的电能再转回成声波。(4)电源:小型电池。(5)外壳:保护内部结构。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为听障者带来很大便利。以上便是为大家介绍的的助听器的种类和结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很多时候耳聋并不被大家重视,一般听不清什么的就随他去了,等到真的听不见了的时候才注意起来,才开始佩戴助听器。耳聋后佩戴助听器一定要尽早,但大家却对听力健康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感觉听不清了也就是有点耳背,说话声音大一点就好了,完全没必要佩戴助听器,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戴了助听器后不美观,会别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实际上都是你想多了,没那么多人关注你的,心态要放好。

助听器使用时正确的交流方法:①面对面进行交流效果最佳;②说话者的语速不能超过助听器使用者对言语的反应速度;③说话者声音强度保持在与听力正常人的交流水平,不可过大或过小;④与助听器使用者交流前引导其注意力转至听力师时再开始交流;⑤与助听器使用者交流的距离在安静环境下以2m为宜,在嘈杂环境时应小于1m并适当提高音量。